对咨询工作的几点感想


      1、关于项目驻点的思考
      几年的咨询经验让我发现了一种现象,好像大多的咨询项目都遵循了“商务准备、驻点开展项目、项目验收退场”这样的流程,也就是说大多数项目的项目工作都是在客户的“地盘”上开展的。其实,项目驻点的好处不言而喻:便于和客户沟通、利于项目工作开展、能更方便获取客户方最新信息等,这都是采用驻点方式开展项目的优势。不过,不知道大家是否碰到过:由于客户原因导致项目进度停滞而暂时无事可做、工作思路卡壳无人讨论、部分项目“忙死”而部分项目“悠闲”等这些问题呢?其实,对于整个项目来说,除了项目策划、项目调研、项目评审等几个关键的项目节点外,其他一些工作可能是不受工作地点限制的。那么,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这类工作搬回“家”做呢?如果能够根据项目实际把部分项目工作改在公司完成,那么就可以在保证项目正常实施的情况下,将公司的资源有效地集中起来。一方面,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“空闲”资源,缓解某些项目的压力;另一方面,集中的顾问资源对于项目难题的解决能提供更大的帮助,毕竟“一人计短,两人计长,三人顶个诸葛亮”;最后呢,更高的顾问利用率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业务实施能力,更多的项目经验显然对顾问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是有巨大的帮助。当然,工作地点的调整还要考虑到项目性质、工作内容、客户沟通等多种因素,这就需要项目经理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的权衡了。
      2、公司发展方式的思考历程
      我这个人吧,一向认为项目的有效运作、成功交付是公司经营的绝对核心,公司其他一切活动都应服务于此。这样的思考方式也就“成功”塑造了我“重项目实施、轻公司管理”的特点,甚至有时候我在思考:是不是应该减少公司的管理性事务在整个公司活动中的占比,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市场开拓、业务发展上去呢(不可否认,相比较内部事务的“干了又不能产生利润”,项目成功交付、项目资金顺利到帐时所带来的满足感也是这种想法的催化剂)?
事实上,不能否认咨询业务在公司的重要地位,毕竟,没有足够的收益,公司根本不能有效运转。不过我原来那种过分弱化公司内部管理的思考方式也是比较偏激了。假如不理公司建设,只想开拓市场,就好像是打一场没有后勤的战争,勇猛如岳家军也频频因“后院”失火而被拖住脚步就可以看到后勤工作的重要了!更进一步,公司要长远发展,内部建设更加不可忽视。俗话说:万丈高楼平地起。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、没有规范的内部流程、没有强大的咨询团队,即使现在接到再多的项目到头来也是一场空(道理不多说,相信你懂的)。
那么,公司大力开展内部建设对于我们自身的价值在哪里呢?大量培训提升个人能力是显而易见的。而我觉得更重要的在于“参与公司建设”、“协同公司成长”的这个过程,亲身参与公司的建设,熟悉和理解公司框架搭建、流程运转、权责分配等各个环节,当一切的一切就这样清晰、直观展现在你眼前的时候,你会发现它的美丽与珍贵。
      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”。固执的观点、看法禁锢了我的思维,遮住了我的眼睛。幸而有良师益友的启发与引导,帮我破除“魔障”,而从“坚持”到“动摇”到“思考”的这个过程也教会了我开放性、全局性、系统性的思维方式。
      3、关于公司培训的思考
      自公司成立以来,员工培训就是公司的关注重点,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公司的培训管理已基本步入正轨:培训内容丰富多样、培训形式不拘一格、培训体系不断完善。通过公司培训的有效开展,相信大家也都取得了各自的收获,得到了有效的提升。不过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:参加培训时觉得收获很大,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类似问题时又发现很难具体应用,结果还是按照自己的“老办法”、“旧习惯”去开展工作了。那么,怎么才能更好地提升培训的效果呢?我在想,是不是可以把初步掌握的培训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,甚至将这些知识、技能的应用变成一种本能-----每次碰到同样的问题时,自动在头脑中形成体系化的模型,依靠大脑的潜意识指挥工作。至于如何将知识、技能变成本能,我的建议是:“熟能生巧”。
      目前我们的培训采用的是领域专家对大家进行培训的方式,而且每个课题在阶段时间内只培训一次。那么,我在想:是不是可以换一种“人人是讲师、同题多次讲”的方式呢?产生这种想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:一、虽然领域专家是绝对权威,但是,即使对同一个事物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认识,通过由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课题进行阐述是不是能对课题进行补充,让课题更加丰满呢?二、让一个人掌握某类知识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讲出来,即使在自己模拟演讲的时候,都能发现自己掌握的模糊点,进而去弥补、完善,而不断地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知识、技能掌握的最佳途径;另外,“讲出来”在有效锻炼胆量的时候,还可以让大家一起帮助发现问题,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个人的成长。三、重复的力量是伟大的,在大家承受了同一课题的“饱和式轰炸”后,距离把它变成本能也不远了。四、通过对某课题重复培训中发现的问题、积累的经验进行有效的记录,是不是也可以形成全面的、体系化的、具有元韬特色的培训课程呢?

(文 易渺)

回到顶部